徐州五中“学讲好课”标准
为推进“学讲计划”,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备课组研讨的形式,全体老师集思广益,最终达成共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形成符合各自学科特点的“好课标准”。现整理如下:
1、 学讲背景下历史学科的“好课”标准
学讲计划已实施了近一年,在这次教学改革背景下,本学科组的各位老师使出浑身解术,各展所长,由此引发在学讲背景下,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一堂好的想法,它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历史学科组经过了深入的研讨和调研,得出来以下的结论:
一、好课应该是有主题,即立意先行。主题是统领整个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感觉历史变化、感悟历史真谛并最终内化为师生情意的指导思想。如在《1787年宪法》一课的内容时就应把“不放弃原则的妥协,以寻求达到最高利益”作为统领整堂课的主题,在教学设计中围绕“为什么要制定宪法?宪法的制定是一帆风顺吗?宪法的艰难产生给我们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使学生感悟到了“正确妥协”的必要性,同时还把“正确妥协的原则”与我们正常的生活相结合,这样,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传授来一种人生哲学,让人听后感到意味深长。
二、好课应该是融“三维目标”为一体的。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形成历史学习初步能力,进而学会学习,最后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可能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太多
三、好课应该是理性地、准确地对待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也要求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时候,应尽量做到“求真、求实”,一方面不能误解、曲解教科书的叙述与结论;另一方面还要能够鉴别教科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史实,因此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史学观点,避免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事件格式化,分析结论说空话。
四、好课应激发学生有效互动,合作学习。学讲课堂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而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问题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以及讨论话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创新,体验成功,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五、好课应该是生成的。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来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的时候,教师不是死板按着预定的教学设计步骤,而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深入下去,从而来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
当然,好课的标准还有很多,但标准最多只能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而不应改被束缚,因此我们学科组还提出要上出有个人特色,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只要我们能够按照学讲课堂的指导原则,就一定能上出令人信服的好课。
2、学讲背景下物理学科的“好课”标准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4、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能恰当运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6、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7、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展。
3、学讲背景下化学学科的“好课”标准
1、学生的交流与参与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节好课应该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参与度来进行评价。
2、可从以下几点进行量化
3、教师的语言表的启发性。
4、讲课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演示实验成功。
5、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6、老师提的问题要有思考性,训练学生思维。
7、留给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时间(不是满堂灌),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技巧、思维方法。
4、学讲背景下生物学科的“好课”标准
学讲问题:小组讨论方面可讨论习题、课外知识、实验、概念等。不要只追求学生讨论的形式,学生只有爱上了生物学习才能深入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关心生活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开展学生收集课外生物知识,于每节课上有一名学生来讲说也是学讲的好方式之一。什么是课堂的根本?为老师、学生欢迎的课就是进行学讲改革。老师爱讲、学生爱听就是最好的课,能考出好成绩才是学讲成功,简单高效、实用就好。所以,要发扬传统第一、开展学讲第二。有的课适用导学案,有的课不适用导学案,甚至画蛇添足。其实,老师愿意付出全部心血的课才是好课。与其追求好课的标准,不如追求考试的成绩。目前“学讲工程”有“大跃进”之嫌,千万不要节节都“学讲”。当然,公开课、研讨课要坚决“学讲”,学讲活动要坚决融于生物课堂中才好,因为学讲活动是教学的有机组成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思想理念与课堂实际。
5、学讲背景下地理学科的“好课”标准
1、教学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2、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无知识性错误。
3、教学重点突出、突破措施得当
4、教学环节清楚,安排合理,衔接紧密。
5、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
6、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配合情况如何
7、教师对课堂的调控程度
8、本堂课的目标达成度高低
9、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10、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技能。
6、学讲背景下政治学科的“好课”标准
一、自主先学
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等。
二、小组互学:
1、互相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
2、教师进行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出现的错误要引导学生自己更正;
三、合作探究:
1、各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合作学习。
2、小组展示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别组拓展质疑。
四、质疑拓展:
师生对小组发言的内容进行质疑,寻求正确答案,特别是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要详略得当,控制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点拨要点或详细讲解。也可进行变式或迁移训练。
五、检测反馈:
1.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快速完成导学案内容交换互批或自批,
2.达成共识。若发现有共误,教师应及时纠错,简要讲评.
六、小结反思:
由学生或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7、学讲背景下电教学科的“好课”标准
(详见附表一)
8、学讲背景下美术学科的“好课”标准
1、对美术课堂具有基本的控制。一堂美术“好课”,应该既有正常的课堂秩序,也应该保持学习过程应有的活力。
2、知识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整个教学活动应该始终体现一种信息传播和相互交流的过程。
3、正确处理美术学科与教育功能的关系。美术“好课”既应该注意传授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也应该基于美术学科去实现更广阔的教育功能。
4、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5、知识内容正确,容量适当,难度适宜。
6、方法得当,灵活多样。
7、让学生心动、行动,激发兴趣,调动情绪,思维活跃,获得了愉快与成功的体验,并期待着进一步的美术学习。
9、学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
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应该是“思维的活跃”而不一定非要外在的围坐。
学有所得,一课有一得。
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吸引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着力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设计科学的知识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学相长,老师在授课中得到升华,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收获。
语文姓“语言”不姓“人文”,语文就是要咬文嚼字,咬出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语文课时感悟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伟大的情怀。
10、学讲背景下数学学科的“好课”标准
1、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体现数学素养(如数学史、数学家及精神等)的教学案,重点突出,以练为主,讲练得当;
2、根据学情,教学要求注重基础,又能体现层次。学生课堂活动积极,有收获感和满足感;
3、导学案体现出课前——自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在知识的传授中体现学法指导;
4、课堂有约5分钟左右的反馈练习。
11、学讲背景下英语学科的“好课”标准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注意启发,诱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避免以“满堂灌“的形式越俎代庖。
3、有师生互动,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形式,要强调有效性,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
4、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指令明确,重难点突出,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学习目标清晰准确。
5、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的标准,检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并能直接体现出学生对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徐州五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汇总如下:
“一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依据“学讲计划”,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上课前和下课后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正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才算是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而我们需要的“好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才能真正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评价“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如下内容:
第一、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对问题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第三、对问题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技巧、思维方法。
第四、对课程内容娴熟,备课充分,运用自如。
第五、讲课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第六、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或者是联系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第七、要精心设计板书。
第八、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我们设计与实施一节好课,需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师素养和学科特色五个方面来进行。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情况分析(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有针对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教学实施可以从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师生互动情况来进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视角要新,语言要精,逻辑要强,能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体现学法指导的同时又对重点、难点起到点拨作用,适度拓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入挖掘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形成学生广泛参与的多边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学目标达成、学习发展落实两个方面进行凸现。教师要围绕“学”安排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呈现顺序,知识间的衔接过渡,选择好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等,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应该在知识(所得)、能力(所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并学有后劲)等方面有所收获;教师素养包括“教学理念态度”、“教学基本技能”两个表现要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追求这样三种“境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和魅力教学;最后是学科特色,要使学生爱学与乐学和会学与学会。
(详见附表一)
项目
|
分项
|
评价指标
|
权重
|
设计
|
前期分析
|
学情分析透彻、具体、有依据。能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准确确定学习需要。
|
5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符合课标,体现学科价值及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陈述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特征。
|
5
|
教学策略
|
教学资源能够充分支持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内容的选择支撑教学目标,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基于问题,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科特点,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重点、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学习活动多样、有效且富有弹性。
|
10
|
教学评价
|
学生实践内容针设计合理,可操作,紧扣教学目标;主题给学生留有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有深度,面向全体学生,量规公平公正,有依据。
|
5
|
实施
|
课堂组织
|
导入自然,重点突出,紧扣教学目标;讲授时间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时间(约为讲授的2倍);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安全;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
|
10
|
课堂引导
|
引导学生尽快投入课堂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建构过程;激发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与点拨。
|
10
|
动态处理
|
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恰当处理实践活动中的动态生成,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
10
|
实践指导
|
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的问题;能够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有收获。
|
10
|
效果
|
目标达成
|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达成了教学目标。90%学生完成既定实践内容。并保证一定质量。
|
10
|
学习效度
|
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充满了激情与兴趣、想象与创意、智慧与灵感,高效完成了实践任务。
|
5
|
动态资源
|
教学过程生成的动态资源从形式到内容丰富、综合、新颖,有创造。
|
5
|
素质
|
专业素养
|
正确理解学科内容所反映的信息技术学科价值和技术思想,并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科概念、原理和技术,教学过程中无科学性错误、知识性纰漏和常识性差错。
|
5
|
教学素养
|
能够准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亲和力强,富有激情。
|
5
|
基本功
|
语言科学正确、言简意赅,丰富流畅,富有感染力。
技术运用熟练,操作规范。
教态自然、大方。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