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一观点表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
C.哲学的发展推动具体科学的进步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认识工具
3.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4.
2013
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科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学术界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从哲学上看,这一发现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5.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下列观点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是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意识第一性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9.“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 )
A.上帝造人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气者,理之依也 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10.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
A.事物运动是绝对的 B.思维是运动的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相对静止的存在
1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12.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A.物质是客观的,意识也是客观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3.“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的物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B.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C.物质就是各种物的总和 D.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4.
2014年
9月
18日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团队宣布了借助阿尔法磁谱仪寻找暗物质(反物质)的最新成果,在业已完成的观测中,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上述暗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的关系是
A.前者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后者不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B.前者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后者是对前者的概括和总结,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形态,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1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共同之处是肯定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统一于物质 B.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C.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16.“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8.“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1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荀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
A.特殊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客观性
20.人的身体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无论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可见
A.人们在规律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C.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是主观的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2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2.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而支配行为的意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人脑的结果,上述材料中的意识
①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其内容来源于人脑
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④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抽象思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3.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反对者则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中可见
A.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B.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2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为共筑中国梦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在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25.“按图索骥”、“纸上谈兵”这两个成语从反面启示我们,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
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观点
C.从自己的良好愿望出发 D.重视个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26、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28.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29.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0.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都属于自然规律
3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2.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3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34.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创造规律。
3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
36.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绝对的。
37.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38.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三、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写在答题纸上(本部分1题,12分)
39.
2014年
6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保护部
6月
4日
公布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74个实施新标准监测的城市,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为4.1%。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
材料一:恩格斯早就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顾自然条件,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盲目追求高速度。可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换来高速度时,却发现蓝天、绿地、净水、清新空气都变成了稀缺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1)警惕和反对“没有意义的发展”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6分)
材料二: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国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后将抓紧制定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和要求,推动环境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力争改善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6分)
高二政治试题(必修)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
|
|
|
|
|
|
|
|
|
二、判断题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
|
|
|
|
|
|
|
|
36
|
37
|
38
|
|
|
|
|
三.简答题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上)阶段检测参考答案 2015.10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A |
D
|
A
|
C
|
A
|
B
|
C
|
D
|
C
|
B
|
C
|
B
|
D
|
B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答案
|
B
|
C
|
C
|
D
|
B
|
D
|
C
|
C
|
C
|
A
|
|
|
|
|
|
二.判断题
题号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答案
|
B
|
B
|
A
|
A
|
B
|
B
|
B
|
B
|
B
|
B
|
题号
|
36
|
37
|
38
|
|
|
|
|
|
|
|
答案
|
B
|
A
|
B
|
|
|
|
|
|
|
|
三.探究题
43.(1)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与自然和谐相处。不顾自然条件,破坏生态环境,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报复。(3分)
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追求高速度,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样的发展没有意义。(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立足现实,针对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颁布了相关防治行动计划,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我国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是对现实的正确反映,将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