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第四课时血糖调节)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血糖平衡的调节;
2. 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防治;
3. 能够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4. 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三、学习过程:
1.什么叫血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范围是多少?
3.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4.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5.肝糖元在什么情况下与葡萄糖相互转化?
6.非糖物质在什么情况下,转变为葡萄糖?
7.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糖尿?
四、教师精讲:
1.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
①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②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元,空腹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③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变成葡萄糖。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五条:
①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人体利用消耗。
②进入肝脏变成肝糖元储存起来。
③进入肌肉细胞变成肌糖元贮存起来。
④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⑤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2.尿糖的检测:
方法一是实验方案设计成对照实验。具体方法是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2mL尿液样品,其中一份是正常人的尿液,另一份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新配制的2mL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最后,将2支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把大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2min。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若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方法二是利用尿糖试纸测定尿糖浓度,这种方法更简便、准确。
四、当堂检测
1.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2.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在①水 ②无机盐 ③葡萄糖 ④尿素 ⑤蛋白质 ⑥尿酸等物质中,血浆、原尿、尿液中均含有的物质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五、巩固练习
4.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180
|
血糖浓度(mg/dL)
|
75
|
125
|
110
|
90
|
75
|
75
|
75
|
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
B.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C.180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
D.60min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5.代谢正常的健康人,在下列液体中不该含有葡萄糖的是( )
A.血浆 B.组织液 C.原尿 D.尿液
6.小白鼠在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雄性激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
7.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8.取糖尿病病人尿液和班氏糖定性试剂各1毫升混合于一试管,水浴加热2分钟,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 )
A.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B.溶液保持蓝色
C.产生砖红色沉淀 D.有蛋白质变性析出
9.当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脊髓 C.下丘脑 D.垂体后叶
10.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持续保持在_______ mmol/L以上,并出现_______。其体态特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_____、多_____、多_______,_______少。造成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受损,导致_____ _不足,使血糖的去路______,而来源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