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生物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去体会到生物学离不开生活,从而增强对生物学实用性的形象理解。
1.何谓生活情境体验
生活情境体验是指教学中,教师根据某一章节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特点,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现实生活出发, 发掘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要素,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某种情境,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去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从而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学,体会到生物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生物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生物学的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生活情境体验中,情境设置的恰当与否,显得尤为重要。
2.生活情境的创设
问题探究教学认为,课堂教学应该贴近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1]。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在创设生活情境中需要注重“趣”、“异”、 “疑”。“趣”是指创设的生活情境要富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异”是指创设的生活情境与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存在差异。“疑”则是指创设的生活情境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疑问。
2.1通过演示实物,创设生活情境
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生物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在教学《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非常熟悉的现象:教师手里拿着两盘黄瓜,一盘是糖拌黄瓜,另一盘中糖盐什么都没加,请问为什么糖拌黄瓜会出现大量的水?学生各抒己见,争执不休。教师明确指出,要知结果如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2通过谈话或语言描述,创设生活情境
这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内环境与稳态》时,教师是这样导入教学的主题。情境描述:前不久,学校刚开完运动会,某班的一位男生在快要到3000米终点线的时候,脸色苍白,直冒冷汗,晕倒在地。老师便赶紧把他送往医院,医生经过诊断后,于是给他静脉注射了葡萄糖液。请问:“为什么要注射葡萄糖液?”继续追问:“静脉注射的葡萄糖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体内细胞的?”这样的方式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围绕虚拟情境中的问题积极展开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遭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要努力的冲动,希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
教师在学生学完内环境各成分后,需要学习其理化性质时,可通过出示该学生血检指标,让学生针对血浆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第一,如果医生想给这位同学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浓度是多少?这一浓度与表中钠离子,氯离子的浓度符合吗?第二,该学生刚刚跑完3000米,为什么他的血浆中乳酸的量却不是很高?这两个问题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此时,再向学生讲解溶液渗透压和溶液PH等知识,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暗设认知冲突的做法[38],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学生的认知又螺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认知结构又趋于新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