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德育工作的启示
德育组:梁微
当代德育思想起源于儒家德育思想。在丰富的传统儒家教育思想文化中,儒家德育思想地位作用巨大、影响意义深远,它确定了中国德育思想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其德育思想的精华不少已化为我国传统美德,其中有我们熟知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一身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又如以“诚信”为主的社会交往准则,以“礼仪”为主的行为规范,以“百善孝为先”为主的家庭伦理,以“节约”为主的立家之根本,以“泛爱众”为主的爱人之心等等,这些都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对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影响深刻,至今仍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和积极作用,对我们当今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开展更是具有巨大的借鉴作用和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的目标在儒家看来,塑造理想人格,培养有德之人,这也正是当代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圣贤人格,即圣王和君子。圣王是做人的最高范式,君子是做人的一般范式。当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的人格是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在儒家道德教育过程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上,儒家强调从小开始,至老而不辍,并为这一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方法。而当代德育工作过程也是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贯穿了学生的整个求学阶段直至成人。并且不同的阶段渗透不同的德育思想和方法。儒家认为,在道德教育中,环境对于人的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完善是十分关键的。在孔子看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天性是相互接近的,至于后天养成的习气就有很大的差别了,由此他认为,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对于人的德行的影响。所以,孔子提出,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地在教育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的事,同时又必然与外界客观环境有关,与仁人相处就能经常受到仁的熏陶。因此对于着意修身的人来说,选择与仁人相处自然是明智的。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强调环境的熏陶与感染,在教育中注重以积极的环境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儒家一贯倡导的。受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启发,当代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在学校环境布置上就渗透着德育教育的环境。比如,悬挂鲜艳的国旗,张贴名人名言,征集并张贴“班级誓言”,开辟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团角”、“学习园地”和“新闻专栏”等。让丰富深刻的德育教育内容渗透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受教育者始终处于有利于德行培养的良好的环境中。此外,环境渗透和制度的规约应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儒家认为,家庭教育环境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它的重点在于孝德的培养。儒家文化历来有注重孝道的传统,认为孝德是一切道德之本源,也是一切道德实践的起点。孝德的重要性不仅是人的品德培养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要素。因此,现代德育教育的方法也不再是孤立单一的。家校合作已成为现代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每学期的诸多次的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给家长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家校通,QQ群等。保障了家长和学校的零距离接触。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网络。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道德教育网络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互动的综合道德教育系统。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封闭的学校德育已经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注意德育的开放性,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整合的德育系统。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从而大大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
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过程中,都把“德”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传承相递,在这过程中,虽然存在着社会制度的更迭变换,或者社会背景的千差万别,但“德”在教育中始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要求,也呈现出某些差异和侧重点不同,但仍然是一个以儒家德育思想为主的德育思想体系。儒家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教人如何“做人”,如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入世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创设良好的道德风尚。儒家倡导以德治国,我们要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通过道德来教育每个成员,形成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使每个社会成员以此来约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研究儒家德育思想从中吸取精华,受其启发,科学的运用于当代青少年德育思想工作创建中,是每个德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