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思考一二三
徐州市第五中学 丁艳红
【摘 要】诗歌鉴赏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诗歌教学应采用什么方式,是教师们困惑的问题。笔者通过不断摸索,运用“化整为零”的形式,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 诗歌 教学
一,从教师层面谈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祖国被称为“诗的王国”,诗歌是我们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尤其是读中国的古典诗歌,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足以变化人之气质的作用的。”然而,考察目前诗歌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越来越多的学生是为了考试的需要而学习诗歌,我们的诗歌教学也背离了我们的传统,现在诗歌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下面笔者主要谈谈教师层面的因素:
1.认识不到位
很多老师也不过是把诗歌当做高考的必考内容,仅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读几首诗歌,无疑将诗词教学淡化了,使得学生也有了为了考试而学的功利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打折扣。
2.教学内容太窄
现在使用的人教版1~5册课本,5册书中的古诗词有:《琵琶行(并序)》、古诗二首(《氓》《行行重行行》)、《兰亭集序》、宋词二首、《滕王阁序》、《离骚》、《孔雀东南飞》、唐诗三首。课本中的篇目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只接触课本中有限的诗词,而课外的基本不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还一味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所谓的鉴赏方法。并且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老师的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有了厌学情绪!
3.教学方式单一
普遍使用的是讲授法,先介绍作者和背景,接着读两遍诗歌,就开始分析内容,而且是逐字逐句地分析,然后是赏析情感,最后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几乎不管是什么诗词,都是按照这个流程来进行。而整个过程中,老师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生只要跟着记、读、听、背就行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根本无法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来感受文学作品,更不可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很多时候学生对作品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老师却已经结束了教学。
二 解决教师层面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言以蔽之,目前诗歌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分析有余,鉴赏不足。现行的诗歌教学,更多的还是考虑其应试性,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故而老师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仍不能提高学生诗歌鉴赏题的分数,更不能起到熏陶学生的效果。针对这种现状,我在诗歌教学上做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教学中做了尝试:
1.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激情教学
情感是诗歌中最本质的东西,换句话说,情感就是诗歌的生命力。每一首诗歌中都饱含着诗人热烈的情感,没有情感,诗歌就失去了价值。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入情入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以满怀的热情投入诗歌教学。只有将教师之情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达到彼此合一的境界,才能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真情实意,并产生共鸣,受到强烈的熏染。只有激发了情感才能让学生发现诗歌的魅力。而诗歌教学要面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和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个性的诗人,再加上应试压力使得教师在实践中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能潜心研读古诗词领会其精髓,无法找到古诗词教育中情感倾注的突破口,很少能激起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这种情况下,老师只能依赖教参,从各种教参中拼凑各种理解与认识,课堂上多是对着教参照本宣科了,或是干脆放给学生读读背背,根本没有激情,学生也就难免会昏昏欲睡了。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先提高教师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才能摆脱对教参的依赖,激情教学。
2.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是只讲课本中有的诗歌,学生的学习是断断续续的。而教学也是片段性的,无法构建诗歌学习的体系。不妨将诗词教学看做是一项研究性的学习,将诗歌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第一,高一阶段,以背诵的方式进行量的积累。俗话说:有量变才会有质变。每个班放一本《古诗文背诵》,利用语文早读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往小黑板上抄写,然后进行背诵,还要抄到各自的诗歌积累本上,当天上课时,师生还可以齐读、齐背,让语文课堂时时有朗朗的读诗声。这样一周下来学生可以积累两到三首诗歌。这个阶段不要求学生一定要会赏析,更别拿各种诗歌题目来考查学生。为了更好地鼓励、督促学生,也必须有评价机制,评价方式主要是激发兴趣,常用的是诗歌朗诵比赛、十分钟名句默写竞赛、小组间对诗比赛,因为这些活动趣味性较强,很受学生欢迎。
第二,高二阶段,引导学生正确鉴赏诗词。在平时积累的前提下,开设《唐诗宋词》选修课,开始就诗歌鉴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课堂教学中不急于教学生如何做题,也不急于灌输解诗歌鉴赏题的方法与思路。而是做好三方面的引导:首先,引领学生了解诗歌鉴赏方面的专业术语,如诗歌意象、意境、抒情主人公、抒情方式、艺术特色等。其次,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欣赏,诗歌欣赏就是展开想象的过程,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整体美,不要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
第三,高三阶段,化整为零进行答题训练。进入高三开始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练习,有了高一、高二的积累,此时进行答题的练习与指导,就会水到渠成。诗歌鉴赏的练习题很多,但有很多是不典型、不适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可以选择近年的各地高考题给学生练习。由课代表利用每天晚自习的时间抄一个题目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将其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作为课下的作业要求既要背诵又要解题,第二天上课时由教师拿出五分钟时间来讲解和诵读。这样一来,避免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单一性,而且一天一首,化整为零,学生不觉得有压力。
总之,诗歌教学应该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养成在日常学习中涵咏诗词的习惯,教会学生通过想象整体感知诗词。这样三年下来,不仅能保证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更能达到陶冶性情、提高综合素质的效果。
本文发表于2017.8《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