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线性教学的误区,分析误区产生的原因,对如何走出线性教学的误区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下,教师应努力提升教学力、评价力以及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力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线性教学误区 新课程标准 教学力 评价力 学习力
所谓线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时依据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按规定的步骤和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分段排列,并按次序予以讲解,侧重于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序列性的、量化的教学模式。[i]
线性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占据重要位置的目标教学法,侧重于知识的传递,是教师中心的体现,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体系化表征。尽管新课程改革启动多年,进行了多方教学变革的尝试,也取得了许多卓实有效的成果,但在广大基层教学战线中仍存在着大量线性教学行为。
一、线性教学的表征
1、知识传递上重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
现代知识观广义上将知识区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ii]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商品的概念:什么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符合我们对传统意义上知识的定位。
程序性知识是指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RE.Mayer&j.R.Anderson,1987),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iii]如我们对于商品的认识除了了解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外,还要了解物品和商品的区别,以及怎样促成商品与物品之间的转换。又如《经济生活》涉及的:“在现有存款利率和物价增长指数的条件下,如何通过投资理财来进行家庭财产的保值和增长?”这类现实性问题。
陈述性知识一直是各学科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进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时,是顺应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并存储成为信息再次加工整合的资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其加工、利用、迁移,可形成新的技能。[iv]但在一线教学中却存在着过分强调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的趋势,多数政治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主推线式或框架式教学,将课程熟练罗列出各种知识框架体系。殊不知,这其实是对探究具体情境,获得一般性认识的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的违背。
2、在评价观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
布卢姆在其论著《教育评价》中表明“教育必须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寻求每一个儿童能够达到自己潜能的最高水准的学习条件,是学校的责任”,而“所谓评价是为了基于教育计划而做出决策,收集与运用信息”。[v]因而其将评价细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证三种评价视角应兼而有之,以达到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的目的。
而纵观教育一线,大多仍是考试成绩——一考定成败,“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在接待家长、评价学生的学习时仍要翻看成绩册。
3、课堂教学观上重标准化结论,轻生成性资源
艾斯纳(E.W.Eisner)提倡“教育鉴赏论”,认为教育者应有“鉴赏家”的姿态,知道如何审视洞察以及欣赏儿童的必要性,[vi]而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高高在上的“主管者” 角色自居,在提问或组织学生进行其它探究活动时,预设好了标准化答案,以此为模具卡压学生的探究结论,缺乏宽容性与发展性。对于课堂生成资源较少及时、有效运用,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不允许错误的出现,将课堂教学最终操作成为“一言堂”。
4、教材素材陈旧,缺乏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及创新
尽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但部分一线教师仍存在以本为本,教教材而非教学生的陈旧教学观,在课堂上展现的教学素材陈旧、数年如一日,未能及时开发利用新素材,且对教材缺乏深度挖掘,仅依据教材框架形式复印式教学,少有创新。
二、线性教学纠因
线性教学的误区的现实原因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迷茫与瓶颈的折射。多年来受制于高考“指挥棒”,各项考核以高考、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作为教与学的终极评价,以强大外力的形式掣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和评价方式,是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育产业化功利思想的外显。
线性教学的误区的根源在于是教师自身的线性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意即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是静态思维的一种,[vii]长期处于线性思维模式,易造成定式思维,缺乏创造力。鉴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实情,尤其是自07年以来江苏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政治学科仅作为高考文科选修考试的非必选科目,教师往往承担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乏跨年级教学的情况,不少教师往往还承担着班主任、心理教育等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因而缺乏时间和精力对自身思维高度和理论基础进行提升。一些教师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门槛类理论书籍很少涉猎,不了解学习理论,对生活素材和时事政治缺乏深度的剖析和开发利用,自然影响其思维发展的方向性。
三、走出线性教学误区的基础策略
1、根本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力
所谓教学力,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实质在于交往。因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再纠结于教师的表现如何,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获取了什么,是掌握了知识还是提高了探究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全方位素质,笔者将其界定为“教学力”。
① 拓展视野,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教育观。许多教师鉴于工作压力,对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存在盲点和贯彻的热情。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现行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也增设了综合探究的活动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比重,使得学生学会学习、感知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② 深入研究教学理论,践行学习理论。
尽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时间短、任务重的困难,但也应排除万难,广泛涉猎一些基础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成就自己的专业发展。如针对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不高这个困扰过多数政治教师的难题,在教育心理学中就做过大量的学习动机论研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教师可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又如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怎样提升学习效率,相关的学习的基本理论是我们实施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个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政治教师最为耳熟能详的,因而各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笔者经过对学习理论的学习,倾向于建构主义,即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于是在教学中会注意多创设情境,尤其多利用乡土资源作为导入案例,组织学生多渠道探究学习,在探究中自主建构关于本课程的知识概念。如今年3月在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教学中,就以我校赵校长2月末顺利当选徐州市泉山区人大代表这个鲜活的案例作为情境导入,组织学生就其当选过程进行分析,获取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任期等信息,通过2011年人大代表的工作个案分析其职权和义务,建构得出人大代表在我国的重要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已有的公民民主选举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合作分析案例,对人大代表、人大、全国人大这些原本距离他们的生活较远的政治内容进行了主动探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③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
在笔者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制约高中政治学习热情的主要原因有:1.教学内容知识概念性强,不易理解;2.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过于宏观(以《政治生活》为主);
3.教材案例较陈旧,缺少时效性;4.教学容量较小,内容枯燥;5.教学语言死板,缺乏趣味性等。可见,政治特殊的学科特色,带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但同时也对我们从教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时效性是政治学科的生命特色,政治教师应广阅新闻,保持信息的流畅性,关注身边实例,开拓乡土资源、利用学生资源,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在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实现扩容和激趣。
2、基本途径:提升教师自身的评价力
即使在新课程视野下,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但教师的评价仍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科发展。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是今天一线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
① 角色转换:从单纯的评价者到引导者、鉴赏者、评价者的三元合一。
在线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往往以“领导者”自居,因而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标准答案为据,忽视了学生在得出答案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缺乏宽容性,对于错误答案更是视而不见。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教育实践家东井义雄认为“儿童是出错的天才”,[viii]我们据此理解:课堂中产生的错误也应是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剖析错误可以正本清源,既是思辨的过程,也可以具体展示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这就需要教师走下“领导者”的神坛,去引领学生展开课堂学习,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产生的思想火花,客观而宽容的评价他们的学习。
② 优化评价方式,做到兼有科学性与人文关怀。
线性教学模式往往将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度作为评价重点,并以标准化考试作为量化学生学科学习的唯一依据。然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未必拘泥于同一角度。对于学科检测既要采用标准化考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量化评定,也要鉴于政治学科的复杂性和自身的丰富性,在评价方式上兼具人文关怀,加入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的方式,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之上。基于上述要求,笔者自制了一个学生评价量表,以加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附: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评价参考
|
教师评价
|
阶段
自评
|
阶段
互评
|
阶段
总评
|
时间1
|
时间2
|
时间3
|
时间…
|
参与探究次数统计
|
|
|
|
|
|
|
|
参与探究态度
|
|
|
|
|
|
|
|
收集信息能力
|
|
|
|
|
|
|
|
解读信息能力
|
|
|
|
|
|
|
|
发现问题能力
|
|
|
|
|
|
|
|
解决问题能力
|
|
|
|
|
|
|
|
合作探究能力
|
|
|
|
|
|
|
|
3、破解之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在本质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最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之所在。何谓学习力,理论界的定义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ix]有学者认为也应包含学习创造力,笔者深以为然。学习力的提高是学生学习的价值根源之一。所谓教学相长,学习力的提高对于教师走出线性教学的误区有巨大助益。
①帮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提高学习动力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真正的老师让人学习的东西只是学习”,“真正的教师以身作则,向学生表明他应学的东西远比学生多,这就是让人去学”。[x]因而,激发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的热情,首先应帮助他们破除为考试而学习的功利思想,回归到学习知识和品味获得知识的成就感的质朴心态上来,开眼看世界,意识到天地如此广阔,豁达的开拓学习的机会和空间。
③ 引入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在于认为政治作为一门文科学科,内容庞杂,缺乏科学性。这虽是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却也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政治学科的教学应引入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观。比如观察分析法、表格对比法、查阅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都是适合高中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③培养学习毅力,激发学习创造力
兴趣的激发促动一时,但毅力的培养却是中长期任务。为此,可借用榜样的力量,在学生熟悉的人群中树立楷模标本,感召学生奋起直追。
同时建立惩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奖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而“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抵抗引诱、战胜引诱的能力。”对于奖励与惩罚,使用时都应谨慎,“看环境、时间、个人和集体的特点,看最近时间要达到的目的,看全部的形势如何而定”。这是基于人人都有的惰性,通过正强化,可以有效的复制榜样行为,进而推广。
除此之外,还要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增强自己学习政治的信心,拥有学会政治的自信。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当前的实情,设计不同能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思辨中、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
线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不得已而为之,“人间正道是沧桑”,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走出误区,走出一条与新课改精神更为接轨的道路。
[i]蔡飞、王艳华.浅谈非线性教学及模型的建立.[J].老区建设.2008.18:47
[ii]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12
[iii]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46
[iv]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12
[v][美]布卢姆.布卢姆教育评价法手册.[M].梶田叡一等译.东京:第一法规,1973 :3
[vi]艾斯纳.教育想象——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M].李雁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22
[vii]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53089.htm
[viii]田中耕治.日本形成性评价的回顾与展望.[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议论文集.2011 :158—167
[ix]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78208.htm
[x]张华.哲学学习论.[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6期.17
作者:秦璐 工作单位:徐州市第五中学 通讯地址:徐州淮海西路和平横街22号邮政编码:221002
联系电话:13952160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