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变的鲜活起来
——人民版《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教学案例
徐州市第五中学 丁健
关键字:历史 现实 知识 运用 鲜活
【案例背景】
课程改革,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历史教学也逐渐从课本的樊篱里中逐渐解脱出来,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思维和探讨的空间。历史的教学并不是在故纸堆中查阅典籍,也并不是一个个单纯历史事件的叠加,历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高度的现实意义。现在的学生接触历史和社会的途径很多,对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不能把过去与现实割裂开,要在教学中让历史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本人在教授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这一课时,充分利用时事政治,重大事件,学生关心的话题,让学生自己利用现有的知识,去探讨事件的走向,去预测重大事件的发展态势,让沉寂的历史焕发了现实强大的生命力,现以此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过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过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在内容设计上,人教版和人民版教材处理上有所不同。人教版将这部分内容与中国外交新局面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合并,设置了“新时期外交建树”这一子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课标进行设计。这样编写的优点在于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与新时期的外交成就相结合,凸显了历史的演进性,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有了较为清晰的线索;这种编写存在的弊端在于,课堂容量较大,给学生思考以及拓展的空间有限。
人民版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以“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成就”为标题单独设计了一节。以课标的内容为中心,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共设计了“外交政策的调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以及“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三个子目,期中介绍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背景,以及成就,这样设计更能体现出新时期外交成就之所以取得的历史背景,建构了这一章节的完整性。同时本节内容不多,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空间。如果教师在处理这部分过于简单,仅限于知识点的串讲,学生会感觉本节内容干瘪,死气沉沉。
这一课在设计上本人采取与热点问题相结合,辅以相关材料,在学生掌握基本政策和成就的前提下分析热点问题,从中既能将历史知识和现实做出完美的结合,同时还能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原本干瘪的历史史实变得鲜活起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学生当前热点的国际问题,涉及中国或不涉及中国都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让学生思考中国应如何处理这些热点问题,从而引出本课。
学生根据了解时事的情况回答:如回答,中日钓鱼岛问题;朝鲜核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等。
(分析:本部分设计的目的是在新课讲述之前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思考中国如何应对这些热点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寻找政策依托,找相关的史实与之联系,这样新课的引入便顺其自然,学生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了。)
新课讲述: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首先教师讲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本问题的处理,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三则材料涉及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判断。此题设置为判断题的形式。同时在材料中呈现了国际形势的发展(本知识点专题九深入探讨,因此此处给学生呈现)。
外交政策的目标和表现,利用教材中资料卡片资源,让学生阅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结盟政策的含义,实质。
学生通过分析,结合教材得出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1)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依据)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2)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3) 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政策的表现:就是不结盟
(4)中国与其他国家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往。
(5)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对材料的分析是目前会考高考考试的主要形式,也是提升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上课的过程中运用三则材料,囊括了外交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学生根据材料,是有能力概括出来,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其原因是什么?(一个国家的外交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其重要的表现就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学生阅读教材图表,对中国的多边外交进行归纳总结。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国际舞台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归纳总结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叙述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及其重要的意义。
(分析:二、三两个部分是让学生认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在运用上取得的成就,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达到了学以致用,而且为学生借助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和时代背景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且将这部分历史变得鲜活。)
四、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新时期外交政策,分析处理导入部分,学生提出的国际热点问题。学生分析,如要中国要面对朝鲜核问题,学生指出应该加强各方的合作,以和平为基础,在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要加强地区性合作,共同面对危机,预见朝鲜核问题的结局,学生指出,朝鲜核问题最终会在地区性合作框架下和平解决。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既能做到与基础知识点的联系,又能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预见。
【课后思考】
历史的教学不是刻板的,也不是生硬的。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历史被很多人看成是一潭死水,这是没有了解历史的真谛。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都会演绎出历史相似的画面,我们根据相关的历史可以进行借鉴,减少实践活动的曲折与反复,这是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结合当今热点焦点问题,引出历史上相似的事件,让学生加以对比,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让事件发展去检验学生所作出的结论,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研讨相关问题时,选题的选取是关键,选题要有资料可查,而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成正比,这种研讨才有实际效果和意义,对学生组织,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研讨的流程应该很清晰,在研讨过程中很有很多新的提法思想在课堂上撞击,是对教师的震撼,也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选取合适的热点问题,引入恰当的历史史实,让学生在过去与现实中寻找异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社会的很多问题在历史上都能找到相似点,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结合相似的历史事件的思辨,能对现代社会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结论,通过事态的发展来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与否。在历史课堂上,将一个个问题与与现实对接,让历史在学生面前变得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