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就是读一个人;读一个人,就是读一种人生。我们的人生所在意义亦在读作品中感发。
《庄子》一书内容驳杂,寓言十九,东海之鲲鱼,南海之大鹏,名椿的大树,混元的大地……借他人说话,用第三人称叙述,塑造了一个主要由真人和隐士为主的寓言世界,肯定一种“无功”、“无名”、“无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独立。
王博说,读庄子的书第一需要年纪,第二需要经历。二者我都没有,既不是贴近天空的神人,也不是贴近大地的圣人,不过就是个多愁善感的小妮子罢了。时而需要把自己的心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以免它潮湿发霉。那么,拿到《庄子》底下晒一晒。
感受深刻的正是几字:“眼极冷,心极热。”
仍记得以前高中课本中的一文——《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最后几段写得便也是这几字。眼冷心热,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与之周旋。看似胡言乱语,骨子里却尽有分数。
伏尸百万,民不安其性命,仁义圣智被“诸侯之门”盗用,甚至成为残害天下的“桎梏”。庄子的浪漫理想在现实下绝望之后的冷淡目光充满了对孤独的品味、对生命卑微的戏谑、对残酷命运的无奈,是“认真”之后的失望的“冷眼”。而又不能忘情冷心,于是嬉笑人间百态,怒骂世间荒谬:“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焉。”其冷如深渊之水,冷其表,涌其内。青冥垂翅,无法在政治的激流中作什么,但求在这漩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人间世》中,叶公的阴阳内热交错状态正是庄子心态的写照。庄子是在永恒的乡愁中追寻着“家园”,用构筑着逍遥游的清静境界, 构筑着“无何有之乡”,构筑着当政君主清静寡欲,让人民自行其是,率性而为的“至德之世”。
不禁觉得庄子的“冷”、李白的“醉”与鲁迅的“骂”其实都应得这么一句话——“道似无晴(情)却有晴(情)”。
读《庄子》需要生存方式的体会。我想多年后再翻开《庄子》,译开奇幻想象和古语的艰奥,还原于人生世事的观照与思考,晒生命体验于《庄子》之下,亦是另一番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