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工作不久的我来说,对于自己的工作,我都不敢用“教育”两个字来标榜,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太多的疑惑不解,当自己的知识、阅历无法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我有时就只能看看书,寄希望于书中可能会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中有很多例子,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内容是,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慢”的艺术。
“慢”不等于放松。教育不应该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过程,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对这个过程有懈怠,一次两次对学生的放纵,对我们自己的降低要求,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应,但是长此以往,肯定会自食苦果。在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尽早发现他们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所谓的“慢”教育其实是让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有着一份坚持。很多时候,不是教师不够努力,而是努力的火候未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慢”需要耐心。听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学生才最知道怎么样才是好老师,只有老师才知道怎么样才是好学生。自己是学生的时候,经常愤愤不平老师对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待有加,但是自己成为老师时,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对一些成绩好,平时课堂表现也突出的学生心生喜爱,对一些不认真,或者是反应很慢的学生会表现出不耐烦。其实,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两种角色下的两种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作为老师,不能像学生那样片面思考问题,毕竟有着一份育人的责任,不管对于哪种类型的学生,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想想。对于一些对知识点理解较慢,或者是由于自身态度不端正导致落后的学生,我们还要做的就是耐心,特别是讲解问题的时候,多等一分钟,多让学生思考一分钟,实在难理解的地方,我们多做一些铺垫,让学生自己理解,用自己的知识理解,比教师一个劲地将自己的认为的好方法灌输给学生效果要好很多。虽然后者更省事,但如果达不到效果,那其实也是在做无用功。每一次都多一点耐心,一次次的积累,学生就会收获很多,慢工出细活。
“慢”需要长远的眼光。教育是“慢”的艺术,为什么要慢,就是想要尽力避免那种功利的教育模式,要想到今天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5年,10年能做出多大的贡献,能有多少作用,因为很多情况下,教育的结果在很久以后才会慢慢体现出来。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个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教育的学生不是为当前这个时代而培养的,是为十年以后培养的,十年以后需要的人才和现在肯定的差别很大的。我们现在陪学生走过的只是他们人生中一个很短的历程,我们除了做好这个阶段的陪跑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考虑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这只是《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一个小章节对我的触动,书中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体会,“慢慢”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