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公开课是一个教师美好的愿望,也是一次难得的亮相机会,所以教师都会为一堂公开课而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然而,高中英语教师如果不注意以下方面上公开课的大忌,往往是导致公开课弄巧成拙,甚至失败。现将本人所谓的经验之谈罗列如下,希望对广大英语教师有所提醒和帮助。
一、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然转变。
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经过一定阶段的实践、操作、运磨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定型,师生都会形成一定的惯性,如果在公开课中突然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会带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不适应,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1、由平时习惯的传统“填鸭式”教学组织形式突然转变为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本意虽好,但由于学生在平时从来没接触过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听课中会反应为极不适应,无所适从,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这样的现象在年龄偏大的所谓的“老教师”中出现较多,
2、以平时习惯的母语(中文)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突然转变为以英语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了不失英语教师的面子,同时也想表明本人在平时也用英语在组织教学,不少英语教师在公开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突然由中文向英文“蜕变”,甚至加上几句或几段很难的英语口语,但是,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学生听懵了,理解不了了。
3、平时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突然转变为“时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教师平时从来不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但如果在公开课中首次尝试,这个转变往往会带来学生新鲜感过强导致难以掌控课堂纪律,同时上课教师本人也会极不适应。另外,课堂的时间掌控也往往会成为一个问题。
二、忌教学的对象不是学生反而是听课教师。
由于公开课有许多同学科教师来听课,开课教师往往会造成这样的方向性偏差,也就是造成了教学对象(听课对象)的偏差,常常表现为:
1、注意力集中在听课教师身上而不是学生的课堂反应上。这样的开课教师往往很在意听课教师的面部表情反应以及听课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目光也会经常性地游离在听课教师身上而不是在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造成上课精神不集中,思路不连贯,上课缩手缩脚,怕讲错。
2、教学难度的把握上定位偏高。这样的课往往为了吸引听课教师的注意力,也或许为了体现上课教师的“学科水平”,导致教师讲得过深过难,而忽视了教学的对象应该是学生,难度也大大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导致学生听课困难,接受不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盲目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很多英语教师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热烈会让听课教师觉得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因此,在课堂上设置很多游戏或者讨论来活跃课堂。但这往往会因为活动过多反而会让课堂显得嘈杂,并且有些活动徒有形式,没有内容。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学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让人感觉一堂课很空、很虚、很不扎实。
三、忌盲目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教学过程本身。
因为公开课的影响力和严肃性,开课教师往往过度追求一个课的完整性,最怕课前备好的课上不完,这样就往往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上课像“走过场”。这样的教师过度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拼命追求上课的速度,上课感觉就像是纯粹地为了完成教学步骤和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教师只关注在下课铃声响前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点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2、整堂课完全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主要工具。这样的教师连组织课堂的用语也事先打在幻灯片上,上课时点一下鼠标、出来一张幻灯片、教师读一遍,教师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幻灯片放映员”。课堂既无教学意外,也无教学生成,既无师生互动,也无学生之间的讨论,完全是教师课前预设的展示。这样的课缺乏变通、毫无生机、索然无味。
3、只求速度不重质量。教学要重视过程,即学生如何有效地习得知识和方法。如果教师只求速度不重质量,往往会导致上课面面俱到,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该讨论的地方没有讨论充分,该发散的环节没有适当延伸。这样的课往往容易导致教师草草收场,学生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