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曾经有个说法,学校应该是一个“净化”的小社会。所谓“净化”,是指学校要排除由于社会大变革、大转型而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出现的多元化和混乱,构成一个相对静态的小社会,使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得以较顺利地进行。有的人提出学校应该是封闭式或半军营式的,学生的各种活动都在学校里进行,避免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现在看来,这种想法不切实际,也不正确。学校的围墙不可能也不应该割断与迅速变化的社会的联系。现在的学生在走向“世俗化”,这是一种以具体功利为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正视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正确认识变化的合理成分和负面效应,从社会发展的视角,重新思考和确立德育的目标和策略。
有远大理想、有抱负,原本是青年学生的一个特点。六年前,在一份问卷中学生大部分学生还能选择如成为科学家,企业家;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不少具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等理想目标。但在今年的多次谈话调查中,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同学,都回答理想是考上大学,至于将来,到时候再看吧。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希望考上名牌大学,选择热门专业,将来可以获得好的回报。追问是否愿意选择国家十分需要,但是冷门的专业时,学生大多笑而不答,似乎我问得太傻了。学生的理想由大变小,由远变近,变得更关注眼前利益,这与目前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是相适应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治上的巨大热情逐渐被务实的经济上考虑所取代;群体性的社会目标逐渐被个人的利益原则所消解。学生们已感受到谋生就业的压力,首先为自己的生路着想是很自然的。在学历社会的今天,考上大学当然就成为了最现实的目标。
理想的平实化,理想内容的私利化,一方面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的必然现象,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学生感到人生意义的失落,精神空虚,善恶不分,行为失轨。因此,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既不能否定以眼前利益为目标,否则脱离实际,学生不接受。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志向愿望,要以社会各层面的优秀人材的有血有肉的事迹为教育材料,使不同的学生都感到有触动心灵的榜样,不断提高学生的志向水平。教育时决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理想目标,不能强求一致。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重“礼治”而轻“法制”,用神圣化的道德,来教化天下的百姓,所谓“人皆可以成尧舜”。人们在道德境界方面的努力是为了“成圣成仁”,而不是做一个遵守基本道德准则的普通人。在“义”与“利”的问题上极力贬低“利”的位置,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公私问题上,不承认个人的基本物质利益,总是扼杀正常的“私欲”,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结果是真正成为尧舜的人并不多,而另一方面人们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普通人,如何去遵守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导致了“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的大虚伪。
在我国建国以来的道德建设的实践上,也曾经过分拔高了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层次,一提到道德教育,便是指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似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只有共产主义道德。在这里,社会生活所赖以运行的社会公德被忽视了,甚至社会主义道德也被忽略了。共产主义道德被作为一种现行的普遍规范到处推广。这种做法严重地背离了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实际,同时也导致了相当程度的异化,出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例如,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小学生学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中学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而大学生则学习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在过分拔高道德追求下,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抱负追求被抹煞,因而显得不合乎人情,使人对道德追求变得虚伪。
目前学生的道德观念中,“私”和“利”的成分增加(或许更准确地说是“私”和“利”由压制着的隐性转为显性),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意识增强在道德观念上的折射。我们应该承认个人主义,追求功利,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过去传统道德准则,如知足常乐、小富即安、不患寡而患不均、唯上是从,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以及完全吞噬个体的群体主义等等已受到冲击。而公正平等、独立自主,个性发展等一些现代观念,已经开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应该注意到,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极端个人主义、功利至上、享乐主义等反道德的观念,导致了社会腐败现象的大量产生,对学校德育形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学校既要改变传统的拔高而虚化的道德教育,也不能拱手让出道德教育的领地,不能失措无为。学校应该思索那些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素养,比如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公正平等、唯实务实、勤劳致富、遵契守约等。同时要将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共产主义道德以及传统美德等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不回避我国目前道德状况从行为到规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产紊乱现象的事实,回答学生在新时期产生的困惑。
有一次,我在班课会上读了一篇报导,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在一个歹徒用刀凶狠地追砍一个孩子的时候,周围的人麻木不仁,没有人上去阻止。幸好有一位路过的妇女挺身而出,那孩子幸免于难,这位妇女却被砍十几刀,身受重伤。我问学生,如果你遇到象这种歹徒行凶的情况,你会怎么办?沉默了几分钟后,有一位同学感叹道:现在的社会秩序真乱。另一位同学说:打“110”。没有人喊冲上去。我先是肯定了说打“110”的同学起码是想办法阻止暴行,而不是麻木不仁。接着又问:如果当时有很多人冲上去,能阻止歹徒行凶吗?学生马上回答:当然能。我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主要内容中,有一条是,在危险面前,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精神。象王继光、董存端、邱小云、刘英俊等英雄就是有这种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人。如果社会上多一些有这样崇高品质的人,这世界是不是更加美好?当然是。学生们应道。虽然这样的一节班课会并不能马上让学生就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但却有引发学生们的良知,认识到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崇高的作用。以避免学生把英雄当作傻瓜的错误认识的产生。
政治思想教育不可能一教就成,以前那种“通过什么,使学生就怎么”的教育模式如今已不符合实际。德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教育内容必须经常补充新材料,教育态度必须平等真诚,教育方式必须多样化,教育目标必须实事求是。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对变化的学生,学校的德育工作要迎难而上,开阔视野,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