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方式”中的写作教学初探
徐州五中吕冰
内容摘要:学生厌恶写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传统的写作教学无法起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打破传统的写作教学的模式,在“学讲计划”的引领下,探索出一条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培养兴趣的写作教学新方式应该是当务之急。笔者从学生厌恶写作的原因入手,改变批改的方式,创设激励平台,设计以积累素材、构思交流、范文推荐、合作修改为主要环节的教学方式,力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学讲方式 写作教学 成就感 积累素材 修改作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逐步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各学校及教育工作者们都积极投身,转变观念,摸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反思,对“学讲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写作教学方面,用“学讲方式”作为指导,翻转课堂,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年前就在学生中流传了一条顺口溜,我想很多老师都听过。“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抵触心理很严重。可是,作文却是高考的半壁江山,拿不到高分,有的学生甚至厌恶起语文学科。而语文教师就喜欢写作教学了吗?反正对于我来说,是极其不喜欢的。一上作文课,学生就唉声叹气,写作时抓耳挠腮,听讲时昏昏欲睡。批改作文时,又好气又好笑。偶尔一两篇让人眼睛一亮,得,还是抄袭。写作课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至少不畏惧?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作文分有进步?
为什么惧怕写作文?我在各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个小调查,理由无非两点。一、写作要动脑筋,很累。二、动了脑筋也不知道要怎样写。针对这两点理由,我思索了很久。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
动脑筋确实累,心累。不愿动脑筋,这是人的通病,我没有办法劝导说服学生戒除懒病。但是却可以想办法刺激学生开动脑筋。一个人愿意去做一件事并想把它做好,往往是兴趣使然。兴趣的花蕾可以慢慢培养,最佳土壤就是成就感。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喜悦,感受到骄傲,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一点点的与众不同,就能在心中升起对写作的认同感。怎么做?
先从批改作文改起。以前,我都是纠正学生的错误,点评学生的不足,一篇看下来,都是这这不行,那那有问题。现在,我要学会找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亮点闪光点。就是“满纸荒唐言”,只要有一句话写的好,一个词用的妙,我也会予以肯定。这样一看,学生的作文还真让我看出了新境界。有的作文,感情真诚;有的作文,修辞巧妙;有的作文,某某句子充满人生哲理;有的作文,真的是书写心声。改作文倒成了一件愉悦的事情。学生拿到作文,看到老师的赞赏、鼓励,就会更用心地去写,去追求更大的进步。
其次,充分利用手中的“特权”,为学生搭建信心的平台。我是学校校刊的编辑之一。不要小看我们的校刊,我校的《徐州培德教育》可是申请了刊号,是市级刊物。我积极推荐学生写稿投稿,我班已经有很多学生在《徐州培德教育》上发表了文章。还记得班里第一个在校刊上发表文章的同学,从我手中接过刊物的时候眼睛中闪烁的光芒,我相信他一定会爱上写作的。现在,我正着手准备,在校刊上开设一个小作者专栏,鼓励班里更多的同学去写作。班里也开设了“写作英才榜”,张贴学生的佳作,为每一个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
怎样写?写作技巧有很多,可是课上讲再多的技巧,学生写作水平也提不上去。学生真正面临的问题是题材的缺乏、语言词汇的贫乏以及空有技巧的理论却不知道如何运用。针对这些问题,我重新设计了我的课堂。
原来的写作教学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命题写作,当堂完成。第二步,批改讲评,修改作文。往往是教师总结概况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读范文,点评一下,然后让学生修改。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不胜其烦,一堂堂的作文课下来,学生感受不到任何提高。
现在,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且,写作课不应该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
我的写作课每天都有。
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活动。
首先、收集素材。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素材本。每一位组员把当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最难忘的事、最有价值的事记录在素材本上。这就要求每一位同学要仔细去观察周边的社会、身边的人事,用心去思考他人与自己的人生,记录每一个心动的瞬间。观察与积累,正是提高写作的最佳途径。现摘录一学习小组几则记录:
学生甲:上学的路上,不经意地一抬头,树枝上竟鼓出嫩芽了,一层层,一簇簇,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柔嫩的浅绿竟灼人眼目。我好像听到了生命的声音。生命有声音吗?现在我确信:有!
学生乙:今天篮球比赛最大的收获——腿打石膏了,一个月。虽然很疼,不过我班赢了,哈哈,值!我班可是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反超的,我认识到,事情不到最后一秒谁也不知道输赢。
学生丙:读完了《荆棘鸟》,已是泪流满面。我不知道什么地方触动了我,甚至我都不敢说我读懂了它,但是我的眼泪止不住。我记住了这个世上有一种鸟,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记录没有任何限制,写多写少都可以,有很多学生已经爱上了这种记录的方式,有的把它当作心情的发泄口,几个小组的记录本经常互相传阅,学生写作时也觉得有东西可写了。
其次,课堂写作。我不在课堂上命题,而把作文题提前几天布置给学生。学生可以思考、收集资料、列提纲。到课上,不写先说。组员之间、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认识思考,写什么,怎样写,很多灵感的火花就是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我经常会听到这些语言,“这个题材好,我怎么没有想到。”“老师,我又有了新构思。”“结尾你要升华一下。”“题目还不够抢眼。”很多学生会在交流中改变自己的思路,甚至有的推翻全篇,我欣喜地看到他们不断地在写作之路上攀升。
再次,写完后,学生的任务仍然没有结束。回家后搜集一篇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推荐给小组,小组再推荐一篇给全班同学。范文很多,要想推荐一篇给同学,必要经过严格的择选,为什么选这一篇?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选择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知其所以然的过程。课上的推荐,学生俨然就是一位老师,这可比我点评认真得多,也精彩得多,踊跃得多。集合大家的力量,范文也多看了很多篇。量的积累也可达到质的飞跃呀。
第四、不要忘了修改环节。我改变以往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式,从班里挑出一篇文章,让每个小组集合修改。组员讨论修改的地方及如何修改,记录人员负责动笔,修改后的文章展示出来,并评奖出冠亚军。学生可有干劲了。
摘录一段学生修改的作文片断:
(原文)一进门,熟悉而温暖的家的气息紧紧地将我包裹着,渐渐地,我僵硬冰冷的身子逐渐暖和起来。“喏,喝杯温水吧。”妈妈一手递着杯子,一手握住我冰冷的手,心疼地说:“叫你出去多穿点,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吧,冻感冒了看你怎么办!”说罢,却又用她温暖的大手帮我取暖。“是是,以后全听你的。”我一副乖宝宝样子的回答道。望着妈妈那担忧的脸色,我的心中留着丝丝暖意……
(小组修改后文)一进门,熟悉而温暖的家的气息紧紧将我包围。我还未来得及放下书包。一杯水已递到我的面前。氤氲的水汽夹着蜂蜜的醇香,呷一口,甜到心底。一抬头,便撞上妈妈的担忧的眼神,“叫你多穿点,你就是不听,感冒了怎么办……”唉,妈妈式唠叨每天都会上演。刚想堵上耳朵,我的手就落入了一副温热地手掌中。这是一副已经不年轻的手,指节突出,薄茧满布,妈妈的手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这样难看了呢?就是这双手,为我编织美丽的毛线衫,教我拿笔写字,为我擦去委屈的泪水,那时的手,细细的,白白的,软软软的,不像现在这样,硌的我手疼,硌的我心疼……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那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抓住修改环节,才能训练学生更高更全面的技能技巧。
以上是我在实践“学讲计划”中对写作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问题还有很多,请各位专家老师和阅读本文的读者多指导。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有很多想法,会慢慢落实,也会不断反思,但无论怎样改变,我都会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