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计划实施心得
徐州五中刘梦甜
自开学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大力推广“学讲工程”,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学进去、讲出来”,目前已初步形成“学讲之风”,对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就我自己而言,一直在探索能够充分发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我们五中的“三步一环”,到“翻转课堂”,我在不断的尝试中,已经略有收获。这次,借“学讲计划”之东风,辅以我校之先进教育教学设备和科技平台,我对自己的语文课堂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
首先,我采用计分制,将每篇课文的学习变成了一场小组竞赛,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题型,从答题方式来看,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从题目内容来看,有基础知识题、有深度探究题。让学生通过答题计分,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为无论何种题型,我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形式完成,分数也以小组为单位计分,这样,每个学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都积极参与到学习和答题中来。有个别以前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也在同组同学的督促和帮助下,开始更为主动的学习。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基于高一上学期的基础学习和知识积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字词句义的学习方法,养成了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的习惯,于是我把基础知识的学习放给了学生、放到了课前。通过几次锻炼,学生基本可以在组内讨论中解决大部分基础问题。于是课堂上,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竞赛和检测,不同组的同学相互质疑、辩难,进一步落实和巩固了基础知识,突破其中的重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对于课文的深度解读,学生的掌握能力较弱,但又颇有兴趣。因此我把课文解读分成几个部分,采用抽签的方式交给各小组合作探究。这样,每个小组的题目都非常明确、切入点小,方便学生入手,各小组题目汇总后,对整篇文章的解读也呼之欲出。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大家的参与度很高,为了拿到理想的分数,在解决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还采用了各种表现方式,如制作课件、讲评书、表演课本剧等等,增加了课堂活力。
通过这些初步的探究和实践,我对“学讲计划”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学习才是高效的。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充分发动学生。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想学的,并且都是想学好的。只是有时候他们自制力差,贪玩,容易被其他事物分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才导致成绩上不来,进而影响了学习情绪。所以我们要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小组制、计分法,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行形式。除此之外,还要配合相应的奖惩措施。在每篇课文的计分竞赛中,我采取了惩罚最差的方法,但惩罚的措施不脱离课文学习,或者在下一篇课文中给予相应表现。对连续表现优秀的小组,我适当赠送小礼品,虽然有些花费,但学生热情高涨,也让老师倍受鼓舞。
第二,充分信任学生。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一点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深有感触。以前的文言文字词学习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现在,在我教学的两个班级中,经常能看到有学生捧着字典,对着课文,去解读文言文的词义字义。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几个同学常常围在一处,身边字典四五本,又要引来七八人。学生们的常备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学生字典、学生词典,有时候因版本不同,解释相异,学生们不免要争论一番,在这样的争论中,正确的理解便不难得出。学生也在学习一课一句之外,又积累了更多知识,并且记得更牢。
第三,充分肯定学生。无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成果如何,只要是基于努力和付出,都应该得到教师充分的肯定。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在学讲方式的推行过程中,有的学生掌握较快,思路活跃,能够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而有的学生因为个性内敛、不善言辞、基础不牢,在学习过程中便会遇到一些问题。作为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认真表现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通过不断练习提升自己。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锻炼,班里有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都曾代表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或许第一次会紧张胆怯,但我总是鼓励他们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尝试,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很多学生都已经能够大胆地展示自己。
当然,短短几个月的实践,除了收获,更多的是问题。新的模式总是需要师生间不断的磨合,在磨合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难以处理的情况。
其一,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占有学生太多时间,学生面临着时间分配的困难。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学的时间、交流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形成成果的时间,为了保证完成质量,很多时候学生还需要查找资料、筛选信息、整合内容,最后要制作课件、写发言稿、排课本剧,这些活动,挤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而这还仅仅是语文一门学科,若是九门学科同时进行,学生的时间之紧、压力之大,可以想见。而繁重的任务必催生应付,课前学习的成果便要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课堂上的展示与交流,最终使学讲计划付诸流水。
其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面临两极分化的危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脾气性格不同,在推行学讲计划的过程中,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高、或者性格开朗的学生,更易于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而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接受时间长、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在面对各种活动和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无法应对。虽然教师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但不能弥补基础和能力给个别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反映“跟不上”、“记不牢”、“学不会”。在有些学生已基本能够完全自学的时候,另一些学生还无法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势必使学生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错过部分学生的发展时期。
其三,课程难易程度不同,知识的掌握和落实无法掌控。在高中阶段,学科容量大,课程知识难度徒增。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自学、查阅资料、互助学习能够解决的简单的知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知识要点,例如语文科目中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探究、文章写作手法的梳理,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得以练成。很多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如若不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就赶鸭上架、自由探索,学生不免要多走弯路、浪费了高中学习的宝贵时间。如果学生因为长期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模式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热情,将更是得不偿失了。
总而言之,“学讲计划”的推行给了老师和学生一个新的机会,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当然,这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初尝之时都会面临的境况,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探索的热情,不断修缮自己的课堂组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学讲计划”一定能为我所用,创造令人欣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