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文明源于哪里?近日,俄罗斯《真理报》独家披露说,最新的研究发现,地球人类的文明可能源于万年冰雪履盖的南极大陆!而这一发现甚至曾得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支持
爱因斯坦:南极可能存在史前文明。
据俄罗斯《真理报》披露,爱因斯坦和不少的科学家坚信,如今冰天雪地毫无生机的南极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爱因斯坦认为,一万多年前,北极不在北极点上,而在今天的加拿大北海岸附近;南极也不在南极点上,而位于温带地区。那个时候,温度气候均适宜的南极大陆也许曾孕育了一种高度发达的古文明。然而好景不常,因为地壳发生了逆时针大移动,北极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南极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点,气候突然异常寒冷,大陆被冰雪覆盖,南极文明也就随之消失了。非常有意思的是,远非只有爱因斯坦一人持这种观点,与他持类似观点———人类文明可能源于远古南极的科学家不在少数。
并非耸闻:古地图惊曝南极冰下秘密
据《真理报》报道,爱因斯坦和其他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并非耸人听闻或者凭空猜测,而是有相当的证据。事实上,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南极大陆可能存在史前文明的设想反复被提及,不少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纷纷将目光投向那片冰天雪地,其中一幅不可思议的古地图更是加强了科学界对南极的思索。1840年,伊斯坦布尔国家博物馆馆长哈利勒·艾德海,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找到一张奇特的古代地图。这张古地图是18世纪初发现的,看样子是一份复制品。地图上,除了地中海地区画得十分精确,其余地区如美洲、非洲都严重变形。
当科学家们对古地图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惊讶地发现,这张古地图其实是一张空中鸟瞰图,看起来就像“阿波罗8号”飞船所拍照片的翻版。在该幅地图上,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在1952年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掌握了太空航摄技术并对南极地形如此了如指掌?难道南极真的曾经有人居住?
难以置信:地图上的南极如此精确
后来,科学家们终于找到这张地图的原件,这张由土耳其帝国舰队的海军上将皮尔·雷斯于1513年绘制的地图,几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两百年前就把这块神秘的陆地标出来了,而且他画的南极洲是没有冰封的状态。据他在地图空白处做出的解释称,他是参考更多更古老的地图所绘制的。1949年,英国和瑞典联合南极考察团对这个处于世界最南端的大陆进行了一次十分彻底的考察,走遍了布满厚厚冰层的大陆。结果南极大陆与雷斯描绘的地图十分吻合,重要地标误差仅在0.5经度之内,这种精密度已经领先当时的技术两百年以上,一直到1735年,人类的文明才能够再次在这样的精密度下测绘地图。问题随之而来,到底是谁描绘了南极?未冰封前的南极是什么样子?很显然的,在1513年,有一个高于当时的文明,早于1513年很多年就准确地描绘出了这片冰雪地。他们是谁?是否是我们这一带文明之前的古文明?
惊人听闻:6000年前南极没有冰雪?
雷斯地图上的南极洲,整体形状和轮廓像极了现代地图所呈现的这块大陆。南极靠近大陆中央,和现代地图显示的相去不远;环绕海岸的山脉,使人联想到最近几年在南极洲发现的诸多山脉;河流发源自这些山脉,蜿蜒流向大海;每一条河流都依循看起来非常自然、非常可信的排水模式。这显示,有关南极洲最早的地图绘成时,这块大陆的海岸犹未被冰雪覆盖。然而,今天地图所呈现的南极洲内陆,已完全不见河川和山脉的踪影,被冰雪覆盖。
1532年,奥伦提乌斯·费纳乌斯根据史料绘制的世界地图又绘制了一张地图,并在地图上注明了南极上的各个河床。1949年,海军上将贝尔达率领探险队到达南极罗斯海,结果发现费纳乌斯在地图上标明的河床与实地景象十分相近并一一对应。在这些河床里,有很多由河流带到南极并沉积下来的中纬度细粒岩石以及其他沉积物。后来,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对这些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已有6000多年了。也就是说,在6000年前,南极曾处于冰川前期很温暖的时候,百川奔流,草木葱茏,充满了生机。费纳乌斯地图显然也证实了一个惊人听闻的观点:在冰雪完全覆盖之前,南极洲曾被人类探访甚至定居过。若真是如此,那么最初绘制南极洲地图的人,就应该是生活在极为远古时代的南极人。
三种猜测:南极史前文明消失之谜
据此,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在一万多年前,南极大陆处于温带。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甚至可比18世纪的科学水平。那里的人们掌握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天文知识,他们率领着船队,穿梭于大洋大陆之间。他们把自己的文明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给蛮荒落后的大陆带去智慧和奇迹,也成为彼此文化间交流和联系的桥梁。但是,这个文明怎么会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不留一点儿痕迹的呢?据此科学家们提出三种猜测:
第一,可能是地壳突然发生变动,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洪水淹没了整个世界,也淹没了曾经传播文明的王国和人民。
另外,有些科学家认为,南极史前文明并没有完全消失,可能因为地球气候发生变化,南极大陆逐渐被冰雪覆盖,曾经的史前文明被厚厚的冰层永远埋葬。
第三种可能就是这种文明仍然存在,他们可能将自己的先进知识传播给了埃及人或者闪族人。
搜狐特派南极记者王永超对话中科院极地科考首席科学家刘小汉:刘小汉:中国抢占南极最高点令美国始料未及!
刘小汉简历:刘小汉,男,1948年生。1983年12月毕业于法国郎盖多克科技大学地质系,获得法国理学博士(构造地质专业)学位,1984年1月回到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分别于1984、85、90、98、99和2001年六次赴南极考察。2009年1月13日,将第七次赴南极考察。 现任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和极地地质与矿产研究室主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地球科学工作组常任中国代表、中国科学院极地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主持人:首先请刘老师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在南极的考察,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刘小汉:中国从1984年开始南极考察,派出了首次南极考察队。发达国家开始南极考察一般是从1956年和1957年,所以中国要比发达国家晚了将近30年。长城站还没有进南极圈,不那么冷,自然条件和环境比较好。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第一个南极考察站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但是那毕竟不属于典型的南极环境,而要在典型的南极环境里面才可以开战一些顶尖的南极科目,必须要在南极大陆才可以。所以1989年我们在南极大陆又建成了第二个考察站。当然长城站我们的科研项目也不少,像一些地球物理的检测,还有古环境和古生态的研究等。但中山站研究项目就非常多了,一共有50、60个项目。
但是长城站、中山站都是南极的边缘,要开展更尖端的科学研究就应当在南极内陆的冰盖(5万平千米以上叫冰盖)上,这个难度非常大,目前一共有五个,中国此次在南极最高点冰穹A建立的昆仑站算第六个。但是在南极周边一共有40多个考察站,常年就有27、28个。所以昆仑站的建立将表明中国在南极科研舞台上已经站到了最高一层,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并驾齐驱了。
主持人:昆仑站为什么要选冰穹A呢?
刘小汉:因为在南极没有任何领土主权,否则大家都提领土要求的话,肯定会引起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南极条约基本精神一个是和平,对领土主权全部冻结;一个是科学。
但是尽管如此,南极毕竟是一个除了科学以外,又涉及国际地位等问题。所以各国都想占一个最有利的位置。在南极什么地方最有利呢?南极点,美国先占了,冰点,俄罗斯(前苏联)占了,磁点,法国占了。
主持人:别的国家占了为什么不在旁边再建自己国家的站点?
刘小汉:可以。但是毕竟南极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地方,大家都希望自己占有优先权。在没有领土主权要求的情况下,优先权怎么体现?当然领土主权按照海岸国家领土的公约,一个国家提出对某一个地区提出领土主权有几个原则,第一个是你首先发现和首先到达这个地方,第二是对当地的居民实施有效的行政管辖。当然后来在北极经过联合国很多的协调,最后这个给谁,那个给谁。比如说我们北极黄河站,那个就是给挪威的,但是挪威必须承诺所有到这个岛上来签约国家的国民,有权向你们的公民一样享受平等的权利,可以开矿、办公司、做买卖等等。
主持人:到底归谁背后有政治谈判?
刘小汉:北极是。南极因为没居民,所以第二条对当地的居民实施有效的行政管辖就无从说起了。现在南极大家公认的游戏规则就是实际存在。实际存在就是说我中国人在这儿建了站,我实际存在了,以我这个站为圆心,周围这片地区我有优先权。但是旁边又建一个站,那我就在这两个站当中画一条线。但是谁第一个建站了就不希望别人来“瓜分”,比如美国建了站了,中国非要在美国旁边建一个站也可以,但是这会把平衡打破,美国就会说我也在你旁边建一个站,这就麻烦了。
主持人:起步我们落后了近30年,为什么会抢到美国等国之前在最高点建站?
刘小汉:从科研能力和国力来讲,最有可能抢到我们之前在最高点建站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为什么我们会抢得?第一是他们没想到那有最厚的冰,第二是没想到那有最薄的冰,这样冰穹A既能采到最深的冰(可能有最老的冰芯,大概100万年以前的)和最浅的冰(能采集到岩石样片),第三是没想到的是这里天文观测得天独厚,原因是冰穹A大气透明度和明镜度和干燥度都特别高,再加上那儿没有风。按照现在我们这两年的观测,冰穹A的大气环境对于天文观察来讲,堪比太空哈勃望远镜,某些波段比太空的哈勃望远镜效果还要好。这些让美国等始料未及。
另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当时美国正在重建极点站,一共花费了10年时间,根本无暇顾及冰盖最高点,当然美国极点站是离冰盖最高点最近的,如果美国在最高点建站最容易。澳大利亚南极大陆边缘的科考站比我们中山站离冰盖最高点更远,这样补给等各方面比我们困难,俄罗斯是因为科研经费紧张。所以现在美国一定要跟我们在天文观测方面进行合作。
主持人: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00米,会有最后的冰应该比较容易想到的?
刘小汉:南极冰盖下有一个干伯采夫冰下山脉,过去大家甚至怀疑冰下山脉的最高峰有可能刺破冰层,所以认为这儿的冰芯也不会太古老。后来根据考察,虽然山很高,但是山很陡,沿着陡坡的冰盖就非常厚。这点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主持人:极点、冰点、磁点、最高点,从科研和战略两方面来看,价值哪个更高?
刘小汉:毫无疑问是美国的极点站,美国在极点开展了非常多的科研工作。而且美国在南极的经费投入,就我个人目前初步的了解,比我们高一个数量级,甚至不止高10倍,可能足有50倍之多。除了美国联邦政府、美国基金会拨款,还有航空航天局、美国博物馆、各个大学和各个民间基金会都会出资,因此每年的投入几乎很难计算,投入的渠道非常之多,而美国在南极的科学家每年都是上千人,而我们不到100人。平时在长城站夏天是20、30个人,冬天就是更少了。
主持人:历史方面,1984年中国第一次派队前往南极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国家并不富裕,为什么就能够想到要派队考察南极?
刘小汉:其实50年代末,有一些中国的老科学家像竺可桢就已经向中央提出过介入南极的建议,说将来人类石油等资源耗竭了,南极就是最后的仓库了,但是当时中国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到80年代开始筹备,然后陆续派出科学家到外国考察站去搜集经验,为中国建站做准备,1984年我们才正式组织了首次南极考察。
主持人:中国介入南极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刘小汉:可以这么说。
走西口30剧情介绍
徐木匠从北京回来带来了袁世凯跟日本人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诺颜王子义愤填膺,各地纷纷起来反对二十一条。时局混乱,加上梁满囤不懂管理,生意每况愈下。刘一刀对翠翠和盘托出,告诉她就是十九年前失散的女儿桃桃,但是翠翠无法接受一个土匪当父亲。豆花和田青因为豆花忙于报馆的工作无法照顾估衣铺闹了别扭,田青让豆花辞掉报馆的工作,而豆花不想放弃。被梁满囤赶走的瘦猴找上门来,求梁满囤再收留他,梁推说自己做不了主,让他去找开估衣铺的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