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时事
1.《关于汞的水俣yǔ公约》正式生效。2017.8.16,《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 2017.8.16起,我国禁止开采新的原生汞矿,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停止颁发新的汞矿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2032.8.16起,全面禁止原生汞矿开采。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6.21,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公布,自2017.10.1起施行。该条例简化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事项和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违法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
3.排污许可制开始全面推行。2017.8 环保部发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将所有82个行业中44个行业进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8个行业进行简化管理,30个行业根据生产工艺特点或者生产规模区分为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4.第173个矿种。2017.11.16,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
5.“厕所革命”。2017.11,习近平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第67届联合国大会2013.7.24日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19设立为“世界厕所日”。
6.领导干部离任先过“生态关”。2017.11.2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标志着一项全新的、经常性的审计制度正式建立,2018年起审计试点进入到全面推开阶段。
7.水资源税扩围。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联合发文,2017.12.1日起在北京等9个省(区、市)开征水资源税,这是继2016.7.1在河北率先试点水资源税后,改革试点首次扩围。水资源税改革,就是把“水资源费”改为“水资源税”。
8.实施湖长制。2017.12.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将在2018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
9.“美丽中国”赢得世界掌声。2017.12.5,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2017 年“地球卫士奖”。
10.环境保护税法。2018.1.1,《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党委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
11.环保督查推动绿色发展。自2015.12启动河北省督察试点以来,中央环保督察持续发力,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持久的环保督察风暴。2016.7和11、2017.4和8分四批开展督察,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2018年要对第一轮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加大纠正和处理力度,落实整改,压实责任。
话题研析
研析1 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
热点材料
材料一:弘扬塞罕坝精神,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地球卫士奖。五十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55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112万亩人工森林,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0%。从1棵树到112万亩,从一大片荒漠变成一大片森林,塞罕坝人让世界看到人类正在创造绿色文明的奇迹。
材料二:2017年7月29日,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七星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在近三十年的治沙过程中,库布其形成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拉动、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生态、产业、民生”共赢的模式,也被称为“库布其模式”。
材料三:“库布其模式”被大会誉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与土地可持续管理领域最成功实践典范。2017年9月6日上午10时30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为根治荒漠化这个“地球癌症”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
多维思考
一、经济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经济归因类题型考查防治荒漠化的必要性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知识分析国家防治荒漠化的必要性。
【答题要素】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改变+正确消费观等
【规范解答】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荒漠化防治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体现了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防治荒漠化取得了可喜成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为世界治沙事业进步作出了贡献。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防止土地荒漠化,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为此,必须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人们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
二、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政治生活知识考查防治荒漠化的必要性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必要性。
【答题要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政府职能+政府宗旨原则等
【规范解答】
1.我国的国家性质。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走中国特色沙区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的路子,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2.我国政府的职能。2018-3-17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安全。
明确推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转变。为此,需要我国政府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3.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工作原则。近年来,国家每年拿出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防治土地荒漠化,使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的局面得以逆转。这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
三、文化生活的角度
【命题方向】以文化归因类题型考查防治荒漠化的原因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二、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家防治荒漠化的意义。
【答题要素】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等
【规范解答】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探索实践防治荒漠化的新理念、新模式,拓展生态环保新技术、新产业,有利于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目前,全球荒漠化防治领域的科学技术相对滞后,国家间技术交流与共享机制不畅通。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多,成果转化缓慢。重视荒漠化防治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治理荒漠化中形成的塞罕坝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四、生活与哲学的角度
【命题方向】以哲学体现类题型考查防治荒漠化中体现的哲理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国家防治荒漠化中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题要素】联系观点+矛盾观点+价值观知识等
【规范解答】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也与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有关。因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根据不同地区实际,实验和推广“库布其经验”,培育和带动荒漠化地区的沙产业发展,并通过沙产业的发展反哺和促进荒漠化地区规模化防治,最终实现荒漠化地区人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沙漠实际上是聚宝盆,如果能够正确应用它,会带来无尽的财富。要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大防沙治沙力度,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对点演练
1.55年来,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369人毅然上坝到三代人传承不息,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为此,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地球卫士奖”。对上述材料理解不当的是
A.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量的积累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B.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需要几代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是在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完成的
D.“地球卫士奖”是对塞罕坝人物质与精神贡献的高度肯定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回答2-4题。
2.“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我国引入“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的是
A.与国际社会接轨,融入世界经济
体系 B.节约能源,确保国家竞争力
C.增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3.昔日的北大荒曾经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几十万人开荒种地,每年产粮70亿公斤。可短短的几十年后,大自然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的“罚单”: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现在人们不得不退耕还林。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4.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种发展模式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③尊重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因此,应该让“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全民的实际行动。这启示我们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意识能够直接起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漫画启示我们
①低碳经济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效益
②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③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④政府要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⑴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⑵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李克强总理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性。
⑶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⑷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