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教育局文件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
徐教研【2015】11号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加强教学管理。实施“学讲计划”,就是要“打造课堂教学的升级版”,前提是要建立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管理新常规”。
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学讲行动”的今天,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对于保障教学改革顺利推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教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学讲计划”的管理需求,特制定本意见。
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识
1.进一步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教学管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性、基础性、激励性、保障性作用,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着力发现和解决教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解决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一是发现和解决教学管理没有规矩、没有底线的问题,消除在个别地方和学校存在的,对明显的教学事故或视而不见、或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的现象。二是发现和解决教学管理上精细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消除较为普遍存在着的,对于备课和教研活动、听课与评课、课堂教学巡查、作业与辅导、考试与评价等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计划不周密,执行不到位,管理脱节、缺位,管理标准失之于“宽、粗、虚、软”的现象。三是发现和解决教学管理统筹能力不高的问题,消除对于统筹教学计划、协调学科平衡、控制作业总量、优化教学进程,监测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统筹意识不强、能力不高的现象。四是发现和解决课程领导力偏弱的问题,消除在整体规划与整合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评估等方面,理念不新,理论水平和组织、实践能力不高的现象。
二、切实发现和解决教学规矩和管理底线方面的问题
3.不上无充分准备的课。切实关注教师课前准备的情况,建立课前准备检查与报备制度,包括备课、教具、实验、学情了解、学习资源、信息化手段等方面的准备情况。
4.不上无“精气神”的课。切实关注课堂上学生、教师的精神状态,不急匆匆赶点进课堂,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不把精力分散到无关课堂教学的事物中。
5.不上无和谐氛围的课。高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充满爱心地与学生交往,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切实、及时、有效的支持。激发学与教的积极性,提高师生学习和教学的投入程度。
6.不上无课堂规则的课。建立课堂学习、教学活动规则,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与对话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建设“自主、活泼、有序、严谨”的课堂新秩序。
7.不上出现教学事故的课。要把教师课堂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言语、精神歧视学生;学生上课睡觉、不参与或扰乱教学活动;师生迟到、早退、私自调课等现象列为教学事故。对于教学事故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要制定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并加以严格执行,坚决杜绝乱班、乱课。
三、切实提高教学管理精细化程度
8.加强教研活动管理。定课题、定人员、定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校长要参与、指导学校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教研效益。面对教学真问题,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内容,推进网络协同教研。
9.创新备课形式和备课管理办法。推广网络电子备课,加强备课资源共享。强化集体备课和个性化备课的有机结合,突出以学定教的原则要求。适应学为中心、助学服务、指导学习的工作需要,创新备课书写形式,更新备课管理办法。
10.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适应自主学习要求,建立和完善微课等网络资源平台。开发和利用app学习平台,促进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建设在线题库、学习检测系统、自适应学习系统,满足泛在学习需求。
11.加强听课、评课工作。校长、校干,尤其是一把手校长要带头听课、评课,真正落实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着力在课堂中学习实践新理念、新方式、新技术,在教学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要制定听课要求和评课标准,建立上常态化研究课制度,建立常规“晒课”平台。鼓励老师上“升级课”,推动老师由上好一节课,到上好每一节课。帮助老师上好自己“最精彩”的一节课,带给老师“好课”的“巅峰体验”。
12.加强课堂教学巡查。建立和完善课堂巡查制度,充分利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巡课系统,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研究、管理的新平台。学校要把巡课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认真、持续抓紧抓好,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事故和倾向性问题。同时,也要把巡课作为推进课改的重要研究平台,通过巡课累积数据与教学质量、学生评教以及研究课情况的相关分析,指导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
1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完善课堂检测反馈工作,随时让学生明白哪些学会了,哪些没有搞懂,哪些还需要深入探究。要课内、课外结合,加强诊断、补救教学,切实加强以个别辅导为主的课内外辅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要加强常规、过程性质量检测,及时解决教学过程性问题,使学生学习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做到学习问题不拖延、不累积。
四、切实加强教学统筹管理
14.增强教学统筹管理意识。建立跨学科的教学专家组成的学校学术委员会,明确在统筹教学计划、协调学科平衡、控制作业总量、监测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统筹管理职责,建立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工作计划,提高学校教学统筹管理能力。
15.加强学科建设统筹。明确以质量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建设目标,做好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学科建设特色,着力推进学科教学水平提升。
16.统筹作业、练习研究和布置。加强作业、练习管理。增强作业练习的针对性,遵循遗忘规律,加强作业、练习的时效性、针对性、层级性、进阶性、趣味性研究,统筹年级、学科作业布置量,控制学生作业负担,减少盲目性作业,增加自主学习、课外阅读、实践操作形式的作业。
17.要加强教学、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学生各科学习时间,协调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使学习、教学更有序,更有效。
18.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督导。实行学科、教师、班级、学生跟踪督导,对于课堂中有显著问题的学科、教师、班级、学生及时发现,提供咨询、帮助、指导意见,集中力量、共同努力,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五、切实提高课程领导力
19.增强课程领导意识。集中力量做好课程整体规划与整合课程计划,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以及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评估。
20.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理念,加强课程整合和国家课程校本化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课程组织、实践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走班制教学试点,使课程更加接近学生学习实际,更加适合学生学习需求。
21.加强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研究与实践。整合跨学科或跨单元的、相近学科、相似主题课程,或以单元作为教学单位,组织课程教学,扩大教学、学习的时间、空间自由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拓展学习,整合出更多时空。
22.要优化课程进程管理。在期中期末考试的时间、内容、进度、形式等方面,为学生学习自主、教师教学自主、学校教学民主,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六、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23.强化教学管理职能。着眼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强化基教处(科、教务处)、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等教学管理机构职能,明确日常教学管理责任和分工,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巡查制度、质量监测制度和问题处理机制,保证教学常规管理实施到位。教学督导工作要加强常规管理督查,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和反馈整改的督查。
24.提高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选拔有丰富教学实践、较高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专家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系统化、组织化建设区域和学校教学管理队伍,采用专兼职结合的办法,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力量,有效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指导、督查能力。
25.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理论水平。加强课程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学习实践。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建设学校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干部、教师课程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共同知识基础,进一步形成对教学管理、课改的共识,营造推进课改的舆论环境。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