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坍圮(pǐ) 窸窸窣窣(sū) 隽永(jùn) 流水孱孱(chán)
B.慰籍(jiè) 唠唠叨叨(dāo) 宫绦(tiáo) 蓊蓊郁郁(wěng)
C.斑驳(bó) 蹑手蹑脚(niè) 脉脉(mòmò) 惟妙惟肖(xiào)
D.寒喧(xuān) 沸反盈天(fèi) 湔雪(qián) 涎皮赖脸(xiá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 ▲ ,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②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 ▲ 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③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 ▲ 而微苦的味道。
A.望洋兴叹 不动声色 贴心 B.叹为观止 无动于衷 熨贴
C.望洋兴叹 无动于衷 熨贴 D.叹为观止 不动声色 贴心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教养”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且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B.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
C.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D.鉴赏文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
4.下列语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是(3分)
A.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B.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D.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5.下列有关《三国演义》和《呐喊》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小上百次战役,尤以官渡、赤壁和夷陵这三大战役最为经典。这三大战役均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要战争。
B.“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点;用这种精练畅达、明白如话的语言来写长篇小说,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C.在《呐喊》中,到处可见的是封建秩序、礼教和封建迷信在“吃人”。华老栓、单四嫂子、祥林嫂、阿Q……陆续被“吃”,从精神的扭曲一直到肉体的死亡。
D.“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已爱面子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掩饰错误、自欺欺人、迂腐可笑的性格特征。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 ▲ ; ▲ , ▲ ,
▲ , ▲ ,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①迎着金黄的阳光
②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
③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
④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
⑤透明如片片碧玉
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①⑤③ D.②①⑤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5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接受
B.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
C.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D.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的
C.圣人之所以为圣 所以:用来……的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以为轮 B.孰能无惑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暴秦之欲无厌
10.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耻相师 B.始指异之
C.舞幽壑之潜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人是不能没有老师的,凡是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B.文章提出了择师的标准:不论他地位高低,也不论他年龄大小,只要他懂得道理,他就是我的老师。
C.作者褒扬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旨在希望士大夫之族能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为师。
D.文章列举孔子从师的实例,进一步以“道”和“业”为核心,重新定位了学生与老师的辩证关系。
醉隐公记
区大相
去余乡三十里,濒江而居,有隐君子者,号曰醉隐公。公于他物无所嗜好,而独寄其情于酒。
方其寄情于酒也,沈冥酩酊,尝累日月。凡家之有无,亲戚之往来庆吊,世之理乱否泰,身之穷通荣辱,一切弗问也,以是数者为妨于醉也。
年十二三即好读古书,有志著述,寻以为妨于醉而去之。举于有司,彯缨系组,谓可券取,以为妨于醉又去之,终身不仕。或劝之仕,闭目摇首,急呼家人取酒涤其耳,然后快。其才可以仕竟不仕,其不仕直以酒,故曰“醉隐”也。
醉隐公既浮沈于酒,于是乡之好事者多载酒从之游。耕夫牧子,有招辄往,往辄尽醉,而人亦乐公之易与。于是风日之朝,月露之夕,或藉花蹊,或荫竹屿,或杖山烟,或棹水郭,皆无不醉之时,无不醉之地。遗形骸,忘物我,以自适于天地间。乃自号其乡曰“醉乡”。乡之前大江曰“酒池”;江之对岸大雁山,曰“糟丘”。
尝命家人曰:“我死,魂气往来于是,祭我多具酒,亲戚或见忆,以杯酒相酹足矣。”醉隐公既殁,其子即所构楼貌像思焉,曰“醉隐楼”,岁时陈设浆醑肴核如存时。亲友过者,必酹以杯酒。
属余为记,余惟古之以酒为隐者多矣,未必其真好也。彼生不遇时,或才不遇世,窜匿瓶罍①,以避名而远害,所谓有托而逃焉者。醉隐公生遇明时,怀才不仕,无所托而寄于酒,殆真隐者耶!
(选自《觚剩》,有删改)
【注】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余乡三十里 去:前往
B.多载酒从之游 游:交往
C.亲友过者 过:拜访
D.殆真隐者耶 殆:大概
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而
独寄其情于酒
B.
①
举
于
有司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②不拘于时
C.
①
其不仕直
以
酒
D.
①
古
之
以酒为隐者
②故为之文以志 ②使之然也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2)有招辄往,往辄尽醉,而人亦乐公之易与。(3分)
(3)祭我多具酒,亲戚或见忆,以杯酒相酹足矣。(3分)
15.根据文本,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醉隐公的性格特点。(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锲而不舍, ▲ 。 (荀子《劝学》)
(2) ▲ ,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3) ▲ ,金块珠砾, ▲ 。 (杜牧《阿房宫赋》)
(4)舞幽壑之潜蛟, ▲ 。 (苏轼《赤壁赋》)
(5)人间如梦,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携来百侣曾游,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7~19题(11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①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②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③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④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⑤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7.第①节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8.作者在文中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有何作用?(4分)
19.请探究第⑤节画线语句的意蕴。(4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20~23题(20分)
胖 舅
杨俊文
①这个春天真的来了,来得让胖舅猝不及防。
②几台拖拉机一起轰鸣在春风拂荡的原野上,一排排雪亮而锐利的犁铧,将大地残留的秸秆飞快地卷入泥土,翻卷的泥土使人眩晕,但很快就撺成一条条笔直而匀整的田垄。熨熨帖帖的大地仿佛就已经沉浸在一个金色的梦里。
③胖舅在村边的河边溜着他的三匹马和一头骡子,蹲下一会儿又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呆呆地向农机轰鸣后的原野望去。田野瞬间幻化出的平展却使他的内心感到分外郁结。自从生产队解体后的春耕起,他家的几头牲畜和老犁铧便开始走进乡邻的田间,让他感受着往日驾驭牲畜的快乐。他甚至宁可收入再少一点,也不愿这份快乐从手中的鞭子上消失。
④也许是当了生产队饲养员的父亲影响了他的选择,便让他的目光转移到比猪大得多的牲畜。他羡慕父亲随意吆喝牲口在饲养棚里出来进去,更羡慕车把式扬鞭催马的神态,他把所有心思用在如何也能如车把式一样驾驭这些骡马上。
⑤那一天,生产队正在往西沙河对岸的耕地送粪。车把式拼命摇晃着鞭子,在一阵激烈的吆喝声中,马车还是从沙坡的弯曲处摇晃着退了下去。几次试之未果,车把式只好将马车推到岸边。此时,胖舅也赶着马车向河岸奔来。他一下子看清了眼前的一切,听到了对岸的唏嘘和嘲谑,身子在车的前沿上坐得异常的笔挺。随着啪啪的几声鞭响,马车很快下岸越过了冰河。站在对岸的人们顿时屏住了呼吸。在马车上坡之际,胖舅的脸上没有一丝的慌张,“喔喔”“吁吁”的吆喝声忽轻忽重,像是按照坡度与弯度的节拍发出的。当马车爬过拐弯段,车轮的转动骤然停止的瞬间,胖舅以一个虚拟的摇鞭抽打,三匹牲畜的拉力刹时凝结在一条线上,并形成一股巨大的冲力,使装满农家肥的马车快速爬上了河岸。顿时,一片赞叹声如暴发的洪水。
⑥他刚满17岁那年,便开始手摇长鞭走出家门,踏上了车把式跑过的路途。他独自赶车进入大山,为生产队拉回比当地秸秆更好的烧柴,在比大山更遥远的渤海之滨,他的红缨长鞭在车水马龙中高高扬起,于寒峭的朔风里时而甩出一串清音。
⑦胖舅的身影受到异乡人的关注,最初是在闾阳镇的马市上。胖舅肯定没学过相马术,更不懂“相赢驽马”之说,但他有自己独特的相马套路。“远看一张皮,近看四个蹄,再看牙齿齐不齐”,这是他相马的总原则。胖舅也知道马市上的所有机关暗道,精到地把握着分寸和尺度,为生产队买卖骡马从未上当吃亏。他的相马本事不胫而走,很多地方都来请他买骡买马。买骡马时他要考虑是给哪个车把式使用,人与畜生的性格要实现最佳组合,所以,胖舅买骡马最让人放心满意。
⑧当光阴之水突然漫过生产队的围墙,彻底淹没了一排饲养棚和几间房舍,最后牵出的一头老驴被人们杀掉分了吃肉,胖舅才意识到昔日的红缨鞭于集体的上空再也甩不出声响。他知道马车的命运总有一天会终结,但他又一想,脚下的大地是那么广阔,哪怕是距村屯较远的河边林外,总该有骡马与犁杖的一席之地。于是胖舅并没有因为对骡马命运的合理想象而放弃这份偏爱。他像是以收藏与欣赏的心理,让饲养的骡马在自家的院子里肆意欢闹。
⑨此时,响彻大地的拖拉机的轰鸣,使他的隐忧如一朵游云飘落到心头。这声音有如汹涌的潮水淹没了整个村庄。他远远地望向田野,先是两眼发呆,然后是一点点露出些许的嫉恨,田野上的拖拉机就在他复杂的眼光里又都变成骡马,每个骡马都各拉一副古老的犁杖,而扶犁的人又都是他自己……
(选自《美文·上半月》2016年第12期)
20.为了表现胖舅的性格,本文插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21.请简析第②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22.请赏析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4分)
23.文中表现了胖舅什么样的心理情感?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五、作文(70分)
24.请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中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