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luck新利网址_18luck新利网址_新利18luck网址登录

冬季漫长而寒冷。17.扣押笔录、扣押清单,提取笔录、交易记录截图,证实从被告人邹晓敏处扣押作案工具苹果4代手机1部,侦查人员从手机里提取微信红包转账记录。2.目标管理之二【有效管理目标】(1)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并行。谈及livehouse的经营,负责人Alex告诉记者,酒吧里的音响设备是英国进口的,比较高端,想要维护这些东西,必须以酒吧形式经营下去,也是一种结合和变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科研管理 >> Content

孔子一生最大的污点

2015年06月24日 16:51 张汝迪 点击:[]

以前读《史记·孔子世家》的时候,已经知道有孔子诛少正卯的事,但一直没有当作一回事。因为圣人要的杀的人自然罪大恶极,不须同情。近日阅读《孔子家语》,见目录里面有《始诛》一篇,心中为之一动,赶紧拜读。读后方知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下面将“古诗文网”上面登载的相关原文与注释详细予以引用,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①,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日‘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②,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③。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④,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⑤,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⑥,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⑦,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⑧,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⑨,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⑩,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注释】
①司寇:主管刑狱的官。
②朝政:执政。少正卯:鲁大夫。和孔子同时讲学。
③尸于朝三日:陈列尸首三天。
④居:坐下。
⑤行僻而坚:行为邪辟而意志坚定。
⑥记丑而博:《荀子》杨惊注:“丑,谓怪异之事。”旧注:“丑谓非义。”译文采用杨说。
⑦撮徒成党:旧注:“撮,聚。”《荀子》作“聚徒成群”。
⑧强御足以反是独立:强暴有势力足以反对正道而独立成家。
⑨“文王”句:文王名姬昌,周武王父,居岐山之下,周朝开始强大,号西伯。“潘正”《荀子·宥坐》作“潘止”,《说苑·指武》作“潘”。事迹不详。
⑩“太公”句:太公即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周文王师。帮助武王灭殷,封于齐。华士:旧注:“士之为人虚伪,亦聚党也。”《韩非子》说他“耕而后食,凿井而饮”,大概是个隐士。
“子产”句:子产名侨,字子产,郑国著名政治家。史何:《荀子·宥坐》作“邓析、史付”,《说苑·指武》作“邓析”。
忧心悄悄:忧心忡忡。

 

按《孔子家语》的说法,少正卯为“乱政大夫”,然而从上述详细引用的材料来看,究竟怎么个“乱政”法没有予以说明。孔子自己认为,诛少正卯乃是实行“君子之诛”,因为少正卯已经集“五恶”于一身。根据孔子的观点,“五恶”只要居其一,则应予以诛灭。那么,“五恶”具体指哪些呢?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一是知识丰富但心怀险恶,二是行为怪僻又坚持不改,三是观点错误却有很强的说服力,四是广泛记录负面事件并进行宣传,五是跟着别人干坏事还要说出个道理来。

按照现代的刑法,这五恶实在算不上是犯罪行为。第一条说是心怀险恶,一个人心里的想法谁能看得出来?承认这一条,那就是等同与有“思想犯罪”了。一个人仅仅有不健康的思想,只要他没有干坏事来,那怎么能叫做犯罪?要知道犯罪需要四个构成要素啊。第二条更是荒唐,一个人行为怪僻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样子,这个世界岂不太过单调?第三条似乎有点道理,但也不至于有罪,即使有罪也不至于死吧?持错误观点当然不好,但是人家既然能自圆其说,说明也不至于太过离奇。第四条也是很有问题的。记录、报道负面事件有什么不好?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这个社会的不足从而改正,从而使我们的社会走向进步。正如古人所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五条,关键是看人家干了什么坏事。既然人家干坏事,那么你也要说明人家究竟干的是什么坏事,这坏事坏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触犯刑法,而且要允许人家辩护,怎么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一杀了之呢?

难道古代人的观点与现代人的观点竟有如此大之差别,以至于孔子执掌朝政刚刚七日就要将其诛灭而且还要暴尸三天?事实不然,何以见得?《孔子家语》中就说到孔子的学生子贡就对自己的老师诛名人少正卯事件感到困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连子贡这样的人都认为孔子做法不妥,我们难道还有什么可以说的?更加让人不解的是,孔子与少正卯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芥蒂。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为政七日即诛卯岂不让人们议论纷纷?看来圣人在诛卯这一事情上,确实是欠考虑的。

孔子与少正卯之间到底存在什么芥蒂,以至于让诛卯事件授人以公报私仇之嫌疑呢?按照东汉王充《论衡·讲瑞》记载,少正卯也是一个办私学的教师,两者之间存在生源争夺战。结果是孔子的学生多次被吸引过去,导致孔子的教室里只剩下一个人。这则记载很意思,所以多引用一点如下。

“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夫门人去孔子归少正卯,不徒不能知孔子之圣,又不能知少正卯,门人皆惑。子贡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子为政,何以先之?’孔子曰:‘赐退,非尔所及。’夫才能知佞若子贡,尚不能知圣。世儒见圣自谓能知之,妄也。”

我不相信,孔子是为了这点芝麻小事而公报私仇,但是却不能说人家这么认识没有一点道理。啊,圣人,你一生谨慎,为何在此事上如此果敢?听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噢,可惜历史再也不会给你这个机会了

   

上一条:高考古诗词鉴赏有效得分策略 下一条: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评价的四个标准

关闭